查看: 71|回復: 6

《天工開物》巧循自然的造物思想

[複製鏈接]

13

主題

143

回帖

806

積分
用户头像
順天府參事
參政院參政
奏任|文職|中令
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
◆文治◆
300 治績
◆武功◆
50 功績
◆銀票◆
157 圓
◆銀幣◆
777 圓

八等雲鶴勳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二日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在歷代造物與工藝文獻中,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考工記》開篇以「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發端,彰顯了──尋求造物活動與天地自然的和諧──是貫穿《考工記》一書的重要理念。

  植根農耕社會的造物活動,因地理、氣候的差異,呈現出明顯的限制性、規定性特徵。因此,只有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傳統造物體系才能順利發展與傳承,這也是傳統「造物觀」自發地具有「生態意識」的根源所在。

  而成書於明代後期,由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是目前存世的造物文獻中最為完善的一部,就生產造物的品類之全、過程之系統、論述之周詳,大概無出《天工開物》之右者。

  在看似龐雜的生產與造物活動記述中,宋應星對人工之物的生產與製造、及其與自然的關係,都有十分深入的探究與思考。因而,「巧循自然」無疑是我們研究《天工開物》的關鍵字。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明代晚期科學家宋應星編撰的綜合性科技著作,全書系統記載古代農業與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流程及工具製造,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其核心價值集中體現於「天人協同」的造物思想與「順應自然」的實踐原則。

  在造物思想上,書名中「天工」指代自然的創造力,如作物生長依賴的節氣、礦產形成的地質條件等,「開物」則指人的實踐能力。

  二者並非對立而是辯證統一,主張人需尊重自然規律,以智慧與技術「輔天工」而非「逆天工」。

  例如農業中以「順天時,量地利」的原理安排耕作,手工業裡依棉花耐寒特性確定採摘時間,通過工藝將自然材料的屬性轉化為實用價值。

  在順應自然的實踐層面,其貫穿材料利用、工藝流程與生態意識。

  材料上重視「取之有度,用其所長」,如根據鐵礦自然形態區分生鐵、熟鐵並適配農具、兵器用途,依木材質地選擇樑柱或傢俱用料,且伐木選在樹木休眠的冬月。

  工藝上重視「順其理,循其法」,如釀酒依託微生物發酵的自然過程,僅通過控制溫濕度優化環境,造紙用石灰自然分解植物纖維而非破壞纖維結構。

  生態上重視「用養結合,迴圈共生」,如農業推行輪作制與施肥法維持土壤肥力,水利建設以疏導水流而非堵截實現水資源利用與防災的平衡。

  這些思想既打破傳統「重道輕器」傾向,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反對盲目征服自然,蘊含樸素的可持續理念,成為傳統科技與自然觀融合的典範,對後世乃至現代可持續發展理念亦有啟示意義。



《天工開物》造物思想的實踐原則

  《天工開物》中暗藏一條核心主線,即自然蘊藏著磅礴的造化偉力,人需持續探求自然萬物的內在規律,再於生產與造物實踐中,巧妙學習、精准把握、始終遵循這一規律,方能借自然之神奇力量開物成務,服務於人類需求。

  而這種貫穿生產與造物全過程的方法論認知,實則已是今人所言的理性且深刻的生態意識。若細究《天工開物》對生產與造物領域的具體論述,可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辨析。



一、善用自然資源

  在《天工開物》之中,處處可見宋應星對自然造化的讚歎與敬仰。

  如「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大地生五金,以利天下與後世。」等等。

  由此可見,「天工」最根本的含義之一,即是自然之豐富蘊藏與無私賜予。

  宋應星認為,「巧生以待」的自然,是一個潛在而巨大的資源寶庫,但尚需要憑藉人類的智慧,發現其藏身之處,依循自然規律進行巧妙的發掘與利用,這就是「人工」、「人力」之重要所在。

  但對資源的利用需遵循三大原則,即「循其物性,因材施用」、「取之有度,忌竭澤而漁」、「物盡其用,迴圈再生」。



二、巧借自然之力

  明代晚期,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張,在以自然力為動力的工具器械上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天工開物》中對此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記載,從中可見人類利用自然能源方式與手段上的創新。

  這些機械工具涉及農業、紡織、冶鑄、鍛造、運輸、採礦、冶金等各種領域,大多通過「巧借」自然界的水、風、火等動力的設計,服務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與製作過程。

  《天工開物‧粹精》篇就詳述了江南連機水碓借水力的「一舉三用」。此機械可以通過利用水流的衝擊來使水輪轉動,第一節用來帶動水磨磨面,第二節帶動水碓舂米,第三節用來引水澆灌稻田。

  這一水力機械巧妙地利用水力完成了三種功用,雖屬人力工巧,但其對自然動力之利用可謂是「巧奪天工」。



三、巧循自然規律

  在對生產與手工業領域進行長期深入的觀察與記錄之後,宋應星發現在各種造物實踐背後、在從自然之物到人工之物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規律與法則,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水火相濟而生成萬物」。

  十七世紀初期的手工製作大多都要借用水火的相互作用,《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治絲、製鹽、造紙、造糖、冶鑄、陶誕、五金等等無不如此,都要大量應用水火相濟而成的燒、煮、淬煉等方法。

  主要有「物質轉換」和「變數把控」兩種方法。

  在「物質轉換」中,陶瓷、造紙、製鐵、製錢都是極為典型的例子。《天工開物‧殺青》篇中提到:「水火既濟而土合」,黏土正是在火的作用下陶成「素肌、玉骨」之雅器。

  造紙等工藝,也完全依賴于水與火的作用:「凡造竹紙……注水其中漂浸……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制鐵、製錢亦然:「凡熟鐵、鋼鐵已經爐錘,水火未濟,其質未堅。乘其出火時,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鋼、健鐵。」

  在「變數把控」中,書中提到在水火媒合的過程之中,「火候」與造成之物的性質狀態有極為密切的關聯。

  譬如制糖過程中,火的溫度、火勢大小、位置等直接影響水的溫度、狀態與水氣蒸發情況,進而直接影響最後成品的質地與狀態。因此在製造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水與火的把控。

  正因為對生產流程與狀態深入細緻的觀察,宋應星得出了「水火相濟」為自然「生化之理」的結論。



結語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的探索,集中體現了對傳統造物觀生態內核的理性建構與深度拓展。他在強調需先探究並掌握自然之「理」的基礎上,積極認可借助先進技術巧妙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與能量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更明確提出「以人力盡天工」的造物方法論──即通過人力巧妙遵循自然規律,最終實現開物成務的目標。

  可以說,《天工開物》中實則隱含一種生態訴求,即無論技術進步如何日新月異,順應並把握自然規律、巧妙遵循自然之理,始終是貫穿造物實踐全程的不變法則。而這一思想所承載的造物智慧與生態倫理意識,不僅是中國本土傳統造物思想中最為珍貴的內核之一,更具備超越時空限制的永恆價值。

https://mp.weixin.qq.com/s/4dS4w7zFT1kUxPHtY5sSq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43

回帖

806

積分
用户头像
順天府參事
參政院參政
奏任|文職|中令
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
◆文治◆
300 治績
◆武功◆
50 功績
◆銀票◆
157 圓
◆銀幣◆
777 圓

八等雲鶴勳章

 樓主|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二日 | 顯示全部樓層 <
老夫看西安這邊介紹提到天工開物,應該是借義來用,但沒有介紹天工開物有點可惜。
所以雖然是科技和遊戲討論區,還是找了一篇文剪裁轉發過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93

回帖

931

積分
用户头像
權理直隸督軍
將軍府宣武將軍
簡任|武職|少將
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
國策諮詢研究會顧問
◆文治◆
100 治績
◆武功◆
512 功績
◆銀票◆
413 圓
◆銀幣◆
942 圓

青緞虎賁大綬章勳七等光華勳章六等文虎勳章帝國公民佩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二日 | 顯示全部樓層 <
天工開物呢怎麼說,一本沒用上的科技指導書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78

回帖

84

積分
用户头像
浙閩巡閱使
杭州督軍
將軍府昭武上將軍
親任|武職|上將
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
浙江女子師範學堂總裁
蘇杭女紅權益協會會長
杭州織錦公會總會主席
◆文治◆
0 治績
◆武功◆
0 功績
◆銀票◆
2404 圓
◆銀幣◆
470 圓

緋緞虎賁大綬章勳八等光華勳章七等文虎勳章帝國公民佩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二日 | 顯示全部樓層 <
科学意义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当然也不能奢望17世纪的文人有多高的科学素养
不过圣清治下连这种书都禁也真是独一份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93

回帖

931

積分
用户头像
權理直隸督軍
將軍府宣武將軍
簡任|武職|少將
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
國策諮詢研究會顧問
◆文治◆
100 治績
◆武功◆
512 功績
◆銀票◆
413 圓
◆銀幣◆
942 圓

青緞虎賁大綬章勳七等光華勳章六等文虎勳章帝國公民佩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二日 | 顯示全部樓層 <
李凡卿 發表於 2025-9-12 16:43
科学意义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当然也不能奢望17世纪的文人有多高的科学素养
不过圣清治下连这种书都禁也真是 ...

畢竟要消滅一切反清嫌疑的人和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204

回帖

2523

積分
用户头像
權理奉天督軍
將軍府鎮武將軍
簡任|武職|少將
從三品初授懷遠都尉
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堂長
◆文治◆
700 治績
◆武功◆
900 功績
◆銀票◆
281 圓
◆銀幣◆
851 圓

青緞虎賁大綬章勳七等光華勳章六等文虎勳章帝國公民佩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三日 | 顯示全部樓層 <
名子取的挺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3

回帖

77

積分
用户头像
◆文治◆
0 治績
◆武功◆
0 功績
◆銀票◆
991 圓
◆銀幣◆
391 圓

勳八等光華勳章帝國公民佩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九月十四日 | 顯示全部樓層 <
書是好書,但是沒起作用等於沒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排行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華帝國

GMT+8, 2025-9-17 05:36 , Processed in 0.051083 second(s), 4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