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回復: 0

AI正在改變現代醫療方式

[複製鏈接]

9

主題

98

回帖

107

積分
用户头像
◆文治◆
0 治績
◆武功◆
0 功績
◆銀票◆
16 圓
◆銀幣◆
636 圓

勳八等光華勳章帝國公民佩章

發表於 皇極元年十月十六日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AI既可幫醫生識別骨折病灶,又可幫助疾病早期篩查,如今更承擔智能分診患者的重任。然而,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醫療人工智能未來藍圖》白皮書顯示:在AI應用這場全球競賽中,醫療保健行業卻落後於大多數領域。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近日報導指出,全球仍有45億人無法獲得基礎醫療,AI其實可以成為縮小醫療落差的關鍵。這份報告特別強調,醫療AI化絕非簡單導入智能工具,而是要對傳統醫療模式進行革命性重建。目前醫療AI市場正以破竹之勢成長,規模今年預估突破27億美元,到2034年更將攀升至170億美元。在這場變革中,AI正在四大核心領域重塑現代醫療格局。

  提前預警上千種疾病

  阿斯利康公司最新研發的AI預測系統AI-MILTON,正在改寫疾病早期診斷規則。這款創新工具以英國生物庫50萬份醫療紀錄進行訓練,可在患者尚未出現明顯症狀時,就能精準預測失智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腎病等1000多種疾病的潛在風險,且能提前數年發現疾病跡象。

AI-MILTON 能通過分析全科醫生收集的常規生化血液檢測指標和標誌物,如血液和尿液常規、血壓監測等數據,在早期及時發現潛在的疾病風險,並與多年後的診斷結果聯繫起來。結果顯示,AI-MILTON 系統在預測 121 種疾病方面表現卓越,對其他 1091 種疾病的預測能力也非常強,甚至超過一般初級保健醫生的水平。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研究所康拉德·瓦格斯蒂爾等人開發的另一套AI系統,能檢測出放射科醫生會錯過的64%的癲癇腦損傷。該AI工具利用全球1100多名成年人和兒童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數據進行訓練,能比醫生更快發現病灶,還能發現人眼難以辨別的微小病灶。

  此外,來自加拿大蒙克頓大學工程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近期出版的《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成果。他們創新性地融合兩種深度學習模型,開發出一套AI系統,能夠通過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以98.30%的超高準確率識別腦腫瘤。

  精準解析腦部掃描影像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愛丁堡大學的科研團隊聯合研發出一款革命性的AI診斷系統。這款智能軟件通過分析腦卒中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CT)或MRI影像,不僅可以準確判斷中風發生的時間窗,還可以評估臨床治療的可行性。

  研究團隊以800個腦部掃描大數據來訓練這個AI演算法,教它從腦部掃描圖中自動找到相關區域,然後讀取並分析已識別的病灶,推斷中風發生的大致時間——這些對專業人士來說至關重要。在2000名患者身上進行的測試顯示,該AI系統的準確性是使用標準視覺方法的兩倍。

  對於中風患者,治療時機就是生命線。發病4.5小時內可使用藥物治療,6小時內可考慮手術治療。但超過這個時間窗,腦損傷往往不可逆轉。這款AI系統就像「時間偵探」,能幫助醫生抓住黃金救治時機。

  顯著降低骨折漏診風險

  資料顯示,急診醫療中,每10位骨折患者就有1位面臨漏診。這些被忽略的傷勢,往往造成病情惡化,使後續治療難度倍增。雪上加霜的是,英國醫療系統正面臨影像診斷人才荒:放射科醫師缺口12.5%,放射技師空缺率更達15%。

  AI技術的應用讓這一個形勢出現轉機。英國國家衛生與護理卓越研究所(NICE)最新臨床研究證實:AI輔助閱片可使骨折檢出率顯著提升,從而有效緩解影像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的情況,且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不增加誤判風險。

  基於這一突破,英格蘭國家醫療衛生服務系統(NHS)於2024年底率先引進革命性AI診斷系統,單次掃描成本僅需1英鎊。被稱為“急診科火眼金睛”的技術,已重點部署在漏診高發的急診和急救中心,成為醫生的智能診斷助手。

  大幅提高臨床診療效率

  在臨床決策中,醫生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關鍵判斷。AI技術的加持有望大幅提升診療效率。

  美國科學家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ChatGPT、Claude和Gemini等通用AI模型對臨床問題的回答只有2%—10%符合醫療標準。在此基礎上,他們開發出ChatRWD。這是一種檢索增強生成系統,本質上是讓大語言模型和檢索系統強強聯合以提高輸出質量,結果有用回答率躍升至58%。

  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數位醫療轉型倡議》報告顯示,Huma數位平台可使患者再入院率降低30%,將醫師病例審查時間縮短40%,大幅紓解醫療人員負擔。

  報告還預測,未來數字醫療將深刻改變就醫方式。健康人群可通過智能設備進行身心監測,患者可獲得全方位的數字診療方案。

  儘管各類醫療AI系統已在特定領域大放異彩,但快速普及也引發學界憂慮。牛津大學AI倫理研究所卡洛琳格林博士特別指出,擁抱AI技術同時,醫護人員必須接受系統訓練,既要充分認識AI能力邊界,更要警惕其可能產生的誤導性訊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排行榜|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中華帝國

GMT+8, 2025-11-4 08:03 , Processed in 0.02600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